原料生产和出口国,农(主要是经济作物)矿(石油除外)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其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绝大部分的国家。目前,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这类国家近50个,包括绝大多数低收入国家和部分中等收入国家。这种畸形经济结构的形成是长期殖民统治的结果。殖民主义者为把殖民地变成可靠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殖民地开垦矿山和经营种植园,并以先进的工业制成品摧毁当地人民的自然经济和手工业生产,阻碍现代工业的发展,从而逐步使这些殖民地变为主要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农矿原料的国家。独立后,许多原料生产和出口国为改造这种畸形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其他产业部门,尤其在发展农矿原料加工工业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进展缓慢,并未根本改变这种畸形面貌。同时,由于国际垄断资本操纵市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质高价廉的合成原料和替代原料日益增多,导致农矿原料出口市场萎缩,贸易条件恶化,国际收支逆差扩大,筹集建设资金更为困难。它们为了协调各国产量、出口额和价格等方面的政策,维护自身利益,求得公平合理的收入,以及为进行资金和技术合作,交流生产经验和促进生产合理化等,先后成立了近30个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