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虹吸工程(siphon project in ancient China),理学-科学技术史-水利科学技术史-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中国灌溉工程技术史-古代虹吸工程,中国古代利用真空负压原理建造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是中国古代对有压流水力学现象认识和利用、古代对水流运动规律认识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关虹吸管的最早记载,见于先秦时期的文献《管子·度地》,“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这是对倒虹吸一类设施中有压管流水力学现象的描述,即当渠水从一端流入向下弯曲的倒虹吸时,必先灌满倒虹吸。从整个渠道水流看,此时呈“留退”状态,然后“后推前”地从倒虹吸另一端流出。倒虹吸的出口高程应低于进口高程(“地下”),如此水流才能顺利通过。否则,渠水会因倒虹吸出口端过高(“地高”)而难以通流过去,“控”即受阻的意思。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殷代已建有陶制下水管道工程。战国时期,陶制下水管道在大中城市的供水工程建设中应用得更为普遍。如河北易县燕下都和秦都咸阳等都建有系统的城市下水管道。据此可以推断,基于当时对有压流水力学现象的认识,相应的有压管道技术也被应用至水利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