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分析模型(synthetic analysis model),文学-语言文字-心理语言学-语言理解-音段知觉,以内部前馈模型为基础,以预测编码驱动的知觉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讨论。其特征是采用“假设与测试”的方法,由少量的信号触发关于知觉目标表征的内部假设,假设被编码或者合成,形成可与输入信号比较的形式。K.N.史蒂文斯(Kenneth Noble Stevens,美国,1924~2013)最早将其用于言语知觉研究,提出了言语知觉的合成分析模型。该模型认为,在言语知觉过程中,说话人会根据内在规则和对输入信号的初步分析结果,事先合成一个预期的模式,然后将合成的模式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不匹配,则对预期模式进行修改直到相互匹配为止。合成分析的观点很容易在计算机模拟中实现,其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合成分析模型结构图在这一模型中,听觉信号在听觉系统外周进行初步加工。加工结果被传递到主控制单元(A),和前文的语境限制一起得到加工,并得出抽象表征。加工得到的抽象表征与短时存储的听觉信号进行比较(B)。当两者不匹配时,开始新一轮的循环直至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