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爵(Chinese Ancient Bronze Jüe),历史学-文物-金属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古代青铜饮酒器或盛酒器。甲骨文、金文中有“爵”字,为今名青铜爵器的象形。爵出现于年代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盛行于商代,流行至西周早中期,以后基本不见。东周文献中的“爵”用为专名或饮酒器通名,与商至西周爵的形制当有区别。爵的用途,自宋人定名以后,被认为是饮酒器,今多认为是温酒器。较成熟形态的陶爵始于二里头文化早期,或认为已是礼器。到商代晚期偏晚普通陶爵开始衰落,同时出现完全仿铜爵作随葬明器用的陶爵,并延续到西周前期。商代晚期的刻纹白陶中有爵,也是仿铜礼器。青铜爵由陶爵演变而来,始见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是已知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青铜爵的基本形制为:较深的筒状腹,口缘前有槽形流,后有尖叶形尾,器腹一侧有鋬(把手),口上立双柱,腹下有三足;亦有作单柱者,个别有盖。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早期的铜爵,横截面多作橄榄形,束腰平底,棱锥足,流、尾较平,无柱或流根处有钉状小矮柱,尾多不发达。以后腹渐圆,底渐圜,尾渐长,流尾上扬弧度渐大,柱渐高且离流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