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测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场地球物理测井-测井方法-裸眼井测井,观测地层中氢原子核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的测井方法。通过对地层孔隙流体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谱、纵向弛豫时间(T1)谱、流体扩散系数(D)等的观测,获得油气储层孔隙中流体的含量、流体的特性以及含流体孔隙的结构等信息,进而确定储层的孔隙度、孔径分布、束缚水、渗透率,以及油气水含量等地层评价参数。核磁共振现象于1946年发现,很快被提出在油井中应用的方案,随后基于地磁场的核磁共振测井在美国和苏联得到研究和试验。由于受到井眼泥浆的严重影响,地磁场核磁测井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1980年前后,美国科学家采用永磁体放入井筒在地层中产生人工磁场,建立核磁共振条件,利用脉冲技术,实现自旋回波观测,奠定了核磁共振测井的基础。在1990年前后基于梯度磁场的核磁共振测井仪研制成功,受到国际主流石油公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