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即意向(Art is image),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理论-概念,以意象为本体的艺术本质论。“意象”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核心范畴。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典籍,如《易传》《庄子》等已经对“意”与“象”的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第一次使用了“意象”这个词语,并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观点,但此时“意象”一词的内涵还不同于意象理论成熟时期的“意象”,主要含义在“意”。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意象理论趋于成熟,以王廷相、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王廷相对意象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强调意象应含蓄蕴藉,“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王氏家藏书》卷二十八)。王夫之是古典意象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对意象这个完整的概念以及意与象的辩证关系做了卓越的论述,例如“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姜斋诗话》卷2),“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王夫之《古诗评选》卷5)。在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看来,意象是艺术的本体,意象就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