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致死效应(sublethal effect),工学-环境科学-环境生物学-生态毒理学-亚致死效应,在引起直接的身体死亡的浓度或剂量以下产生的效应。概述亚致死效应通常是在某些重要的生理过程、生长、繁殖、行为、发育等方面发生的某些变化。这些改变几乎总是降低个体适应性的有害效应,或者被认定是潜在的有害效应。虽然亚致死效应的概念最初产生于药理学或哺乳动物毒理学的背景之下,但在生态毒理学中,亚致死效应应用广泛。在生物个体必须成功地与其他物种竞争、躲避捕食、寻找配偶,以及应付多种应激源的竞争场所内,一些亚致死效应会造成致死性的结果。例如,个体也许能够在亚致死暴露中存活,但其逃避捕食者或有效取食的能力却下降了。这样,在自然环境下亚致死暴露的结果可能就是死亡。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度量亚致死效应经常选择生长作为变量。生长不但容易测定,而且能够把一系列生化、生理效应整合到与个体适应性相联系的特征上面。例如,酸性水环境条件降低了鱼的生长,暴露于低pH和高浓度铝的绿树蛙蝌蚪的生长速率也降低了,而这些条件在受酸雨影响的水体中很常见。而且,还测量到暴露于氨的大嘴鲈鱼由于摄食速率的降低,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