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人类学(interprative anthropology),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相关学科-艺术人类学,美国人类学家C.格尔茨创立的人类学研究范式。又称解释人类学。阐释人类学注重通过田野阐释探求意义的学术理念促进了主要建立在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之上的寻求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的现代人类学的转型,对当代人类学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格尔茨于195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高校任教,1970年他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创立了社会科学室,并担任教授直到退休。格尔茨曾多次前往印度尼西亚和摩洛哥开展田野工作,以此为基础写作了大量作品,比如《爪哇的宗教》(1960)、《农业内卷:印尼的生态变化过程》(1963)、《文化的解释》(1973)、《尼加拉:19世纪的巴厘剧场国家》(1980)、《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1983)、《作品与生活:作为作家的人类学家》(1988)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人类学研究历程和理念,而对阐释人类学最集中的理论探讨集中在《文化的解释》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