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圣书字(Egyptian hieroglyphics),文学-语言文字-世界诸语言-〔世界古文字〕,古埃及人用来记录古埃及语的一种文字体系。其名称来源于希腊语“神圣铭刻”,意为“神的文字”。圣书字创始于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050~公元前2890)时期。又称埃及象形文字。根据用途与书写载体,发展为三种变体:圣书体(也称碑铭体)、僧侣体和世俗体(也称书信体、大众体)。圣书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装饰性的正体,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雕刻。僧侣体是实用性的草体,其外形跟碑铭体不同,但内部结构完全一致。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用毛笔和墨水在莎草纸上写字,工整的正体变成了快写的草体。第一王朝时期,正草两体并用,不分僧俗。到公元前3世纪,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因此称为“僧侣体”。世俗体是文字在古埃及得到发展和普及后对僧侣体的简化,公元前660年前应用于下埃及,后通用于上下埃及。世俗体虽然外形简化了,但内部结构并未改变。到多来美时期(公元前323~前30),世俗体成为主要的字体。最晚的世俗体遗存是425年的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