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托日晷(Togtoh Sundial),历史学-考古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遗物,中国汉代日晷。是观测太阳方位角的仪器及漏壶的校准器,二者相配合,可以测时。1897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有些书误其出土地点为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是汉代日晷中唯一完整的实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晷以方形的致密泥质大理石制成,因石质细腻,曾被称为“玉盘日晷”。此晷边长27.4厘米,厚3.5厘米。晷面中央为直径1厘米的圆孔,不穿透。以中央孔为心刻出两个同心圆,内圆与外圆之间刻有69条辐射线,占圆面的大部分,而余其一面未刻。辐射线与外圆的交点上钻小孔,孔外系1~69的数字。各辐射线间的夹角相等,补足时可等分圆周为100份,正与一日百刻之数相当。另外,在晷面上还刻有“TLV”纹,但粗率而不规整,且掩去了部分数字,应是后来补刻的。使用时,先将日晷放正摆平,然后在晷心大孔中立“正表”,在外圆的小孔中立“游仪”。将正表与游仪照准日出、日入时的太阳位置,就可以计算出当日的白昼长度,使掌漏者据以调整昼夜漏刻,确定换箭日期,并且,漏壶的流速还可据日晷测日中加以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