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研究所(institute of river engineering research),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近代水利科研与教育],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水利教育和研究机构。清朝末年,传统水利工程技术尤其是传统河工学出现了变革,其特点是注重引进现代科学和技术,研讨河工技术,培养治河人才。1908年永定河道吕佩芬倡导设立了第一个河工研究所,并规定,所有河工后补人员,除40岁以上并对河务较为熟悉者外,一律分期分批进入河工研究所学习、研究;每期时间一年,每届30名。还规定,凡是星期天以及凌汛、伏汛、秋汛期间,研究所全体人员均到防汛现场实习,以便锻炼处理实际险情的能力。1909年直隶总督向朝廷奏报河工研究所的成效,并要求将此机构在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立案。1910年山东也组织了一个河工研究所。当时已认识到,“河工为专门之学,非细心讲求,久于阅历,不能得其奥窍”,所以要“设立河工研究所,招集学员,讲求河务”,“以养成治河人才”(《清史稿·河渠志》);并提出,如将在河工研究所获得毕业资格的人员录用到各级河务机构中,会对治河工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