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毛滴虫,医学-现代医学-基础医学领域-病原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寄生于肠道及其他腔道的原虫〕-口腔毛滴虫,寄生于人口腔、定居于齿龈脓溢袋和扁桃体隐窝内的寄生原虫。常与齿槽化脓性病变同在。1773年马勒(Muller)首先发现该原虫。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其外形与阴道毛滴虫类似,呈梨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13)微米×(2~15)微米。有4根前鞭毛和1根无游离端的后鞭毛。体侧有1波动膜,约为体长的一半。细胞核1个,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体前中央部,核内染色质质粒丰富、深染。1根纤细轴柱,自前向后伸出体外。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无包囊。患者通过接吻、飞沫、食物感染虫体,虫体定居于口腔的齿龈脓溢袋和扁桃体隐窝内,以食物残渣、上皮细胞和细菌为食,以二分裂繁殖。口腔毛滴虫是否致病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口腔毛滴虫为口腔共栖原虫,但也有人认为与牙周炎、牙龈炎、龋齿等口腔疾病有关。此外,口腔内的毛滴虫偶可经咽部进入肺,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口腔毛滴虫呈世界分布。虫体在体外抵抗力强,室温可活3~6天。主要通过接吻直接传播,也可通过飞沫、食物和餐具间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