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采茶戏(Huangmei tea-picking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流传于湖北鄂东、安徽安庆、江西九江等地。黄梅采茶戏在清顺治年间即已盛行,其以湖北黄梅、蕲春等县民歌为声腔,以武汉话夹以黄梅乡土语音为韵白。清顺治十一年(1654)《黄梅县志》载:“八月扮乡戏,祀福神于村坂。竟成恶俗。祈禳必共醮会,又不时扮戏,俗云戏愿。”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江西乐平人何元炳作《下河调》七绝诗曰:“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焦桐别墅诗稿》)中华民国九年(1920)《宿松县志》载:“邑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戏,亦称黄梅戏,其实则为诲淫剧品,邑青年子弟,亦或有习之者,然父诏兄勉,取缔极为严厉。”早期黄梅采茶戏只演出独角戏和两小戏、三小戏,只有小丑、小旦、小生三个行当。在吸收汉剧的剧目、声腔、语音、行当和表演程式后,逐步发展成“三打七唱”的小戏班和行当齐全的成堂班子,形成上四脚(老生、正生、老旦、正旦)和下四脚(小生、小丑、小旦、闺门旦)多类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