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青阳腔(Jiujiang Qingyang-tune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西九江的湖口、都昌、彭泽、星子(今庐山市)、瑞昌等地。 1956年经过发掘和研究,确定是明代遗存的青阳腔。因其班社多出于都昌、湖口两县,曾称“都昌湖口高腔”,后改名为九江青阳腔。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载:明代嘉靖间青阳腔便从安徽传入江西,分水陆两路流进赣江两岸。书商们即时编刻各类青阳腔唱本,专供民间坐唱或班社使用,其唱本有《词林一枝》等9种之多。清初,又在南昌建立了一座三义祠,专为青阳腔梨园公所祭祀所用。九江青阳腔的传统剧目,今存折子整本87种,最早抄本为清咸丰《目连传》本、清同治彭远垣《红梅阁》本,皆为宋元南戏、明代传奇和弋阳腔改本。其中见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的有41种,见于《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等书目的有63种。剔除相同者外,85%以上的剧目见于上述著录和存目之中。这些剧目长期演出于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