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观祠禄(Officials of Palaces and Temples),历史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制度,中国宋代优待官僚的闲散差遣。宋代宫观官分三类,一是实际管理宫观的差遣,通常称为“监”宫观,宋代之前即有;二是中央高官的兼职,始于唐玄宗朝,宋真宗、宋徽宗时期设置较多;三是无职事、领俸禄的宫观官,宫观祠禄官特指第三类宫观官。宋代宫观祠禄官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熙宁三年(1070)以前为第一阶段,此时期作为闲散差遣的宫观使,提举提点宫观官主要是用以优待罢任的高级官僚。熙宁三年至宋徽宗即位(1100)前为第二阶段,“衰老不任职”者任宫观官增多,祠禄官向中级官僚开放。徽宗即位至南宋为第三个阶段,祠禄官设置泛滥,各级别的官员都可任祠禄官。在京师的祠禄官为内祠,地位高于外祠。根据官员资历(由寄禄官与职事官共同决定),祠禄官有宫观使、提举、提点、管勾(主管)、监岳庙等称呼。祠禄官任期有一任、两任、三任共三等,任期次数主要取决于任职者的资历和年龄。祠禄官依资历领取俸禄。以不称职者任祠禄官,对政务运作有益;宋代不少文化名人有奉祠经历,宋代思想文化的繁荣和祠禄官制度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