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档制度(repair system),管理学-档案学-中国档案事业史-清代档案管理,中国古代的档案保护制度。中国素有重视档案保护的优良传统,历代均有修档规定。唐时统治者就认识到“国家重务,根本所系,在于簿书”,故对于“岁月滋深,文字凋缺”以及年代久远的档案要分期分批重新修写(《唐会要·甲库》)。宋时敕令规定:诸官文书“有损烂者,以雇人誊写,为火所焚,应传写者”(《庆元条法事类》)。至清代,修档制度更为统治者重视。乾隆四十年(1775),最先修缮满文老档,对其加以重抄和转抄,即照原档重新抄写和全用新满文抄写。乾隆至嘉庆年间,又分别对军机处档案进行了三次缮修(《枢垣纪略》)。自嘉庆十年(1805)起,清学档、汉字档定为每五年缮修一次。咸丰四年(1854)又改为汉字档每三年缮修一次,遂成定制(《光绪会典》)。修档包括添修新档和修补旧档两项内容,即照原档另缮副本和将磨损、霉烂档案修补。每届修档之期,由军机大臣奏报皇帝,并成立专门临时机构,名曰“办理军机清(汉)档案处”,由军机大臣总办其事,并派军机章京任提调官及收掌官,总理一切修档事宜。修档时由军机处奏定凡例,明确规格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