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辖域(scope of negation),文学-语言文字-语义学-否定,否定在语义上的覆盖对象或范围。它与副词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否定句最常见的形式标志就是“不”等否定副词,它的语义指向直接反映了这个句子的否定范围和焦点,从而决定整个句子的意思。随着20世纪80年代副词研究的新突破,在否定范畴研究领域里也开始了对否定范围和焦点的探索。最早注意到这一问题的是中国语言学家吕叔湘。他在70年代后期写的《现代汉语语法提纲》中便指出,否定句存在着否定的“范围”和“焦点”,肯定句和疑问句中也存在着各自的“焦点”,这种“焦点”在说话中可以用对比重音来表示。吕叔湘进一步指出,否定范围是句子中否定词后边的全部词语,它甚至包括否定词前边的词语。也就是说,吕叔湘把否定范围看作是一个线性序列。吕叔湘还指出,在句子里,“不”和“没”的否定范围是“不”和“没”之后的全部词语。而一个词在不在否定的辖域或范围之内,有时候会产生重大的意义差别。比如“我一直没生病”和“我没一直生病”,“我经常不参加会议”和“我不经常参加会议”。否定词是不可以对其局部辖域之外的成分否定的, 因为这会造成不理想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