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上三调(bamboo flute with three tunes),艺术学-音乐学-中国音乐史与当代音乐创作-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学说〕,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之一。由晋代荀勖提出的为笛上演奏所用的3种音阶形式:正声调、下徵调、清角之调。见于《晋书·律历志》《宋书·律历志》所载荀勖的“奏议”。文献所述,荀勖称其所做的定律之笛为“笛像十二”(即“笛律”),其间黄钟之笛的“正声调法”“下徵调法”和“清角之调”的3种音阶指位标记,则为每一笛像(笛律)上存在的“三宫二十一变”。黄钟笛上的“正声调法”示意为以黄钟为宫的古音阶(或称雅乐音阶)形式;“下徵调法”示意为以林钟为宫的古音阶形式;“清角之调”示意为以姑洗为宫的古音阶形式。其间“清角之调”所示阶名律位多与古音阶规范不符,由此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学界对笛上三调系统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荀勖笛律的每均三宫,是魏晋清商乐兼用的三种音阶——古音阶、新音阶和俗乐音阶的商调式(或称清商音阶的商调式);其二认为荀勖提出的笛上三调,早已出现在传统笛子乐器的演奏中,而与荀勖的笛律无缘。笛上三调是在一支笛上吹出的不同宫音位置的三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