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内寄生(intraspecific parasitism),理学-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种内关系-种内寄生,某一物种的生物通过剥削同物种的其他生物以降低自己对后代的时间和能量的投入的现象。种内寄生主要发生在鸟类、筑巢昆虫(蜜蜂、蚂蚁等)中。常指社会性寄生关系。亚里士多德最早发现鸟类中存在种内寄生的现象,此后在蚂蚁、蜜蜂等筑巢昆虫以及半翅目等非筑巢昆虫中陆续被发现。种内寄生在独居物种和社会集群物种中均有发生。主要包括产卵寄生,巢内后备物资的偷窃,巢外后备物资的偷窃,巢内后备物资的丢弃,宿主巢穴结构的霸占等。种内寄生通常被视为因环境条件变化的可替代性繁殖策略。在独居物种中,种内寄生者通常是机会主义者,但是通常也视食物、巢穴、寄主巢穴的可利用性或是环境状况、表型状况和种内密度而定。种内巢寄生(intraspecific brood/nest parasitism)是指寄生雌体在其他个体巢中产卵后,寄主雌体减少自身随后的产卵数量。这一现象在鸭中较为普遍。种内寄生对于集群生物生态学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降低因密度制约而引起的后代个体的死亡,并且能够影响个体繁殖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