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font design),艺术学-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字体设计,以一定的视觉形式法则,对文字的笔画、结构、外形、正负空间关系等进行特定的设计,还包括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及整体编排的设计,从而提高视觉识别的效应与美感。中文字体设计的沿革中国最早形成体系的文字是商代出现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以象形的方式占卜记事。殷周时代出现了金文,又被称作“钟鼎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西周出现的石鼓文和金文等可统称为大篆,线条粗细均匀,逐渐脱离了图形化特征而更加符号化。秦代的李斯等人收集整理了六国文字,并简化统一成为小篆。汉代之后,又陆续出现了今隶(汉隶)、草书、楷书(真书)、行书、魏碑等书法字体。雕版印刷是古代书籍的主要印刷方式,到了宋代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于是,为适应印刷工艺和规范字形,出现了“宋体”,后来也被称为“明体”。20世纪初,丁辅之、丁善之根据北宋古本书欧宋体字,并参考清刻本《朱柏庐治家格言》字体,设计出聚珍仿宋体。稍后,具有强烈装饰性与图案手法的美术字出现了繁荣的发展时期。同时,在拉丁字母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