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弹效应(magneto-elastic effect),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基础-[材料磁性],强磁(铁磁和亚铁磁)物质受磁场作用或磁化状态改变时,引起力学性质(弹性、长度、体积等)变化的效应。广义磁弹效应也包括其逆效应,以及交变磁场或交变磁化状态引起的磁声效应及其逆效应。最早发现的磁弹效应是1842年J.P.焦耳(Joule)发现的磁致伸缩效应。随后陆续发现了多种磁弹效应及其逆效应(见表)。磁弹效应来源于强磁体中磁(自旋,磁矩)系统与晶格系统的耦合作用,即通过磁自旋波(磁波子)与晶格弹性波(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强磁体的磁性与其力学性质互相影响,从而产生各种磁弹效应和它们的逆效应。最常见和应用最广的磁弹效应是磁致伸缩效应(见磁致伸缩材料),即强磁体受外磁场作用时,它在外磁场方向的长度l将发生微小的变化。称磁致伸缩系数,用表示,一般为10-5~10-6,巨磁致伸缩材料的为10-3~10-4。在磁场方向伸长的称正磁致伸缩效应,如铁;在磁场方向缩短的称负磁致伸缩效应,如镍。磁致伸缩系数与磁场强度和磁化状态有关,是一种结构敏感的磁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