麃孝禹碑(inscribed stones of Biao Xiaoyu),历史学-文物-石窟寺、石刻-古代石刻,中国西汉时期石碑。又称麃孝禹刻石。刊立于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八月,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墓碑。清同治九年(1870),时任泗水县知县宫本昂等于平邑(今山东平邑县)访得,后归广东南海人李宗岱,1920年归山东莒县人庄式如。现藏山东博物馆。碑高1.47米、宽0.45米,圆首;铭文上方刻有一组阴刻图案,上刻花纹屋顶形,下刻二鹤鸟相对之形。碑文作隶书,计2行,共15字,铭文四周均有线刻界栏。左边一行铭文刻“平邑侯里麃孝禹”7字;右边一行铭文刻“河平三年八月丁亥”8字。铭文左下方,刻有“同治庚午扬州宫本昂、宫昱,任城刘恩瀛访得此碑于平邑,江曙高文保来观”隶书小字题跋。该碑书法圆浑瘦挺、疏朗大方,颇具汉代隶书结体开张恢宏之特点。虽然整体为隶书结构,但是其中部分字形仍然保留了篆书的结构特点,反映出西汉末期的文字书体变化情况。传世西汉刻石数量不多,麃孝禹碑对于西汉时期的石刻画像、书法文字以及刻石制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