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瓦当(Eaves Tile of Qin and Han Danasties),历史学-考古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遗物-秦汉建筑用陶,瓦当即瓦挡,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秦汉瓦当纹饰多样,其图案或文字随时代而变化,特别是瓦当上的文字,对当时的地名、宫殿、官署、仓廪、陵墓、祠庙、苑囿等的考订,是很重要的依据。因此,秦汉瓦当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北宋中期初见著录,清乾隆初年已有专著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量的考古发掘,为瓦当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秦汉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温度较高,质地坚硬,呈青灰色,有半圆(简称半瓦当)和圆形的两种。半瓦当最早为西周遗存,圆瓦当是从半瓦当发展而来的。圆瓦当始见于战国早期遗址,秦汉瓦当绝大多数为圆瓦当。但在秦和西汉前期仍有半瓦当;西汉中期以后,半瓦当显著减少,东汉时近于绝迹。瓦当的制作方法不一,从只有当心而无边轮的“与天无极”圆瓦当陶范看,可能是先模制当心,后加边轮而构成完整的瓦当;“千秋万岁”范则为带有边轮的完整瓦当形式,说明当坯是一次成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