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经济学-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住房属性,一定区域内住宅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衡量住宅密度的指标通常包括:容积率、每平方千米的住宅套数、居住人口密度和居住建筑面积密度等。一般而言,从城市中心向外,住宅密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原因在于,当位置租金使得土地价格增加,土地和建筑物之间就会发生相互替代;城市中心的土地价格高,而城市边缘的地价低;在地价高的地段,开发住宅时都会倾向于尽可能少地使用稀缺而昂贵的土地要素,尽可能多地使用相对充足而廉价的建筑物资本。通常情况下,住宅密度越低,住宅区的绿地面积和活动场所越大,住房品质和居住质量相对更高。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由于社会发展以及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低密度住宅获得长足发展。然而,在中国发展低密度住宅,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可使用的土地相对有限。此外,制约因素还有地理特征、交通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