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合校(co-education),艺术学-戏曲学-戏曲教育-〔戏曲教育术语〕,中国近代戏曲教育事件。中国戏曲教育中的“男女合校”始于近代,是中国戏曲教育发展和演变的产物。据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记载,教坊分为两处,“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仁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善舞,盖相因成习”。教坊的教习对象皆为女性,有色艺俱精者“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稍逊者谓之“宫人”,二者皆善舞,平常百姓之女被选入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乐器演奏,谓之“搊弹家”(《教坊记》卷一)。不论“内人”“宫人”或“搊弹家”,多为女性。至宋元成熟的戏剧形态——宋元杂剧形成并走向成熟,人才的培养多是“以班带徒”的形式,亦即通过戏班演出活动培养所需要的演出人才。这种形式培养出的演员多为女性,亦有少数男性。这从早期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完颜寿“跟班学戏”的事例中可窥一斑。至明清时期,明代置教坊司,以备司仪礼乐之用,其教学对象主要是女性,即郭则沄《十朝诗乘》所云“明季置教坊司,妇女入宫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