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分田(office fields),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经济],中国古代按官职品级授予官吏作为俸禄补充的一类土地。又称菜田、禄田、职田等。职分田是国家掌握的官田,不属官吏私人所有,只以收获物或部分收获物充作俸禄的一部分。官吏离任时要把职田移交给下一任。这种土地严禁买卖,也不得换易。形成于西晋时期。职田制度从产生到衰亡,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东汉献帝时,曾将京畿三辅地区的官田按原俸禄等级给予百官,让他们自己收取租税,这是职田制的萌芽。两晋时期,职田逐渐形成固定的制度。西晋元康元年(291)正式规定朝廷官员按一、二、三品授予菜田。东晋时,始授予外官禄田,其数量大体上是都督20顷(1顷约为6666.67平方米)、刺史10顷、郡守5顷、县令3顷。南朝刘宋时,各级官员所得比西晋有所增加。齐、梁、陈等朝也都有禄田。北魏太和五年(481)对州刺史、郡太守等地方官依官品等差给以公田,此为北朝授职田之始,太和九年颁布均田令时予以重申。隋朝给官员职分田,一品5顷,至五品则为3顷,以下每品以50亩为差,至九品1顷。唐代内外官各给职分田。唐代的职田只授给职事官。未补正的内供奉和里行官不给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