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车(silk-reeling wheel),理学-科学技术史-纺织与轻工技术史-纺织史-〔发明创造〕-〔机具〕,实现缫丝全过程的工具。缫丝是把蚕丝从蚕茧中舒解牵引出来,绕在框架上,形成丝绞,然后经络车整理到丝䈅上,再按照织造的规格进行并丝加捻,制成经丝或纬丝的过程。缫丝技术在商代就已出现,对商代缫丝的具体工艺过程,虽然无文献可考,但我们从甲骨文的“乱”和“治”字中,可得到一些启示。亂(乱),容庚《金文编》上乱字像以手理丝至H形的收丝器具上。H转过90°即为工,甲骨文中工可释为壬,也就是缫丝时用的收丝器具。在古文中乱字有时训为治,《尚书·周书·顾命》有“其能而乱四方”,《尚书·周书·周官》有“乱而有政”,此处乱即治理之义。该训之起源,即在于将蚕茧中交错重叠的茧丝,通过缫治,形成头绪顺理有序的长丝。商代的缫丝工具已发现有壬茧甗一例。甗是一种蒸器,下为三足,上呈锅形,中间有带孔的隔层。使用时三足下烧火加热,足袋中盛水,带孔隔层如同蒸架,上面可以蒸物。商代时有一青铜甗上有铭文“壬繭(茧)”两字,“壬”作一六角形轮,应为丝籰的象形字,而“繭”字形如一个抽丝的架,从煮茧锅里将丝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