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关(Fujian Customs),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经济,中国清代东南四海关之一。清朝开“海禁”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福建首设海关,史称闽海关。海关初设监督满、汉各1人,分驻福州府城外南台和厦门塔仔街,两地均设有海关衙署。二十九年后,专用满人监督。雍正二年(1724),闽海关由福建巡抚兼管,由巡抚委派粮驿道管理闽海关各口事务。七年,复设海关监督,至乾隆初仍由巡抚兼管。乾隆三年(1738),改由福州将军兼管,此后历久不变,直至鸦片战争后才突破旧制。雍正七年,闽海关奏明覆准征税口岸20处,即南台、厦门、泉州、涵江、安海、铜山、1915年闽海关连江分卡之一石码、南山边、闽安镇、宁德、沙埕、福宁、白石司、刘五店、云霄、诏安、旧镇、枫亭、江口、港尾渡。此外,还设有清单口岸和稽查口岸。至道光(1821~1850)年间,闽海关共有口岸40余处。闽海关每年的税额(实应解银),按雍正元年规定约为66549.54两,此外还有“铜斤水脚银”和“帮庶吉士银”,总计每年应额征银为73857两。乾隆年间,闽海关征解税款达到高峰,乾隆十三至十四年(1749),报解税款达3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