盅碗舞(cup and bowl danc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蒙古族舞蹈,中国蒙古族舞蹈。流传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鄂托克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等地。因舞时以盅碗为道具而得名。《历代旧闻》记载:“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瓯灯起舞。”盅碗舞与倒喇之戏有传承演变关系。舞蹈多在室内聚宴场合,酒酣兴浓时由一女子表演。舞者双手各捏一对酒盅,中有空隙可碰击作响,头顶一碗或数碗,轻磕碎摇酒盅即兴而舞。限于顶碗和表演场地(蒙古包),以原地坐、跪、立舞为主,动作多为上身姿态变化,头与颈摆动轻微、平稳,较少移动。舞时,以腰部为轴心前俯、旁倾、后仰或环绕。肩、背、腕、手动作丰富细腻,揉背、动肩、展臂、提压腕等综合运用,舒展流畅,柔韧端庄。高潮时,也可加入板腰、旋转、圆场等技巧。技艺精湛者,手托、头顶燃灯或燃烛,灯焰飘忽摇曳,更显典雅别致,富有独特魅力。舞蹈以聚宴者即兴演唱鄂尔多斯民歌、击盅、击筷,以及四胡、三弦等乐器伴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将这一民间舞蹈形式搬上舞台,使之表演形式及内容都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