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砧法(anvil or block-on-block technique),历史学-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石器加工技术,旧石器时代石核剥片方法。通常使用较大的扁平砾石作为石核,双手紧握砾石的一侧或一端,利用石料重量的下坠和双手挥动的力量,对准置于地上的石砧边缘碰击,生产石片。由于被碰击石核向石砧上撞击时角度是倾斜的,石核与石砧的接触面要大一些(太小则不易碰击下石片)。两者接触不同于锤击法点与面的接触,而是面与面的接触,产生横向的碰击力较大,这种受力方式,导致使用此方法生产的石片一般尺寸较大、较厚重,通常宽大于长;台面宽大,石片角较大,通常大于110°;打击点散漫,打击泡不明显。用碰砧法生产的石片多见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如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山西丁村遗址是碰砧法得以引起中国学者关注的重要遗址,曾有学者认为碰砧法是丁村遗址石片生产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锤击法和碰砧法打片实验研究表明,使用这两种方法生产的石片在形状、尺寸、特征等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并不大。迄今,多数学者认为丁村遗址的石片很可能主要是使用锤击法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