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道(Feihudao),理学-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地理-飞狐道,中国先秦汉唐时期今河北蔚县(汉为代县)、涞源(汉为广昌县)间恒山峡谷的通道。“飞”一作“蜚”。“两岸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有余里。”在今蔚县东南恒山峡谷之北口,为通道咽喉,称为“飞狐口”。《史记·郦食其传》食其说汉王云:“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可知当时已视飞狐口为天下军事险厄。《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入上郡、云中,“赵屯飞狐口”以备匈奴;即此。以后,凡由此道通往各地的道路均有称为飞狐道者。①《后汉书·王霸传》:建武十三年(公元37)“与杜茂治飞狐道,堆土布石,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这是从今蔚县(代)至山西大同(平城)间交通道路。②《元和郡县志》蔚州飞狐县(今河北涞源县):“飞狐道在县北入妫州怀戎县界,即古飞狐口也。”《后汉书·王霸传》李贤注:“飞狐道在今蔚州飞狐县,北通妫州怀戎县,即古飞狐口也。”这是从今河北涞源县向东北至古怀戎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