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瓦(Roof Tile With Monster-mask),历史学-考古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遗物-秦汉建筑用陶,主要用于宫殿、官署、佛寺、神庙等建筑的垂脊或戗脊前端的瓦件。又称兽面砖、鬼面瓦。兽面瓦正面纹饰以兽面为主,也有少量植物纹、禽鸟纹乃至素面者。中原地区的兽面瓦出现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形状大体呈Ո形,顶端为弧形,下端为方形。兽面为高浮雕,瓦件背面较平。东魏北齐时期的兽面瓦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等处均有发现,大体呈Ո形,上端呈弧形且较窄,下端平直且较宽。隋唐时期的兽面瓦在唐长安城、洛阳城、扬州城等处大量发现,形状多为长方形、部分为Ո形,兽面周围开始出现联珠纹是这一时期兽面瓦纹样的重要特征。伴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与隋唐的交往,兽面瓦开始出现在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回鹘等地区。新罗的兽面瓦形状除长方形外还出现大量的Ո形,其顶端为弧形且较窄,下端较宽且中部多有弧形缺口。日本列岛兽面瓦的形状大体与统一新罗地区的兽面瓦形状接近,但在纹样和形状的变化上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