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纲(Buddhist superintendent),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制度、机构与职官,中国古代负责府所辖区域内寺庵僧尼事务的僧官。又称都纲。南北朝时,后秦开始设立僧官,管理佛教事务,后世损益相沿。元代设中央(总统所或总摄司)及地方路(僧录司)、州(僧正司)、县(都纲司)共四级管理,将都纲设于县。明亦设四级管理,中央(僧录司)及地方府(僧纲司)、州(僧正司)、县(僧会司),设都纲一人于府,秩从九品。清承明制,设置专职人员作为管理全府境内佛教僧尼事务的僧官,机构为僧纲司,设正、副都纲各1人,都纲秩从九品,副都纲秩未入流,并负责出家之人度牒的发放;专管本府僧尼恪守戒律清规事宜,如有违犯,听僧纲究治。若所犯与世俗军民相涉,则由府衙断理。僧尼如有为匪不法等事,责令僧纲随时举报,倘若瞻徇故纵逆案,该管僧纲照知情故纵逆犯律,分别已行未行定罪;若只为失于觉察者,杖八十,例由地方官咨文礼部,查明僧道中之实在焚修戒法严明者选取僧人给劄充补。僧纲管理印信为铜印,方一寸九分、康熙时厚二分二厘,光绪时改为厚四分。仍服方外衣冠,不得与官员并列。另,盛京八旗各旗分别设僧纲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