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外科学,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需要,野战外科学将着重研究各类新武器对人体的杀伤效应、致伤机理及防治措施;探索特殊环境条件下各类战伤的发生、发展规律;广泛吸收医学、电子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以丰富野战外科学理论与技术,提高战伤救治水平。野战外科学是从救治伤员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先秦文献《周礼_天官》就有“疡医”的记载。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华佗曾对骨折施行手术。4~6世纪南北朝时,龚庆宣编写的《刘涓子鬼遗方》曾有金疮专论,集中论述了冷兵器伤的救治。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0)等用烧灼法治疗外伤。古印度文献中有拔箭法及包扎、缝合、牵引整骨术等记载。1591年,法军中有了第一部《火器伤救治规程》。18世纪,法国和意大利学者提出清创术的基本原则。19世纪,俄国外科医生N.I.皮罗戈夫提出伤员分类作为一种组织方法,并创用了乙醚麻醉和石膏绷带固定。美国医生给手术病人施用了全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提出了火器伤清创后延期缝合和“阶梯治疗”原则。19世纪末,随着西方外科学的传入,中国军队的野战外科得到了迅速发展。1942年,薛健编写出版了《战时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