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的内容、形式以及创作方法等,都要受到一定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现象。研究文学的发展,就是用历史的观点考察文学现象,探讨其发展的原因及规律,从而对文学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说明。中国古代有关文学发展的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早对文学的发展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在<时序>篇中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首次提出“时序”这个命题,说明时代社会条件的演变,制约着文学的发展;他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面貌和特色。同时,刘勰又注意到文学发展本身继承与革新的关系,专门写了一篇《通变》,指出文学有相通的传统,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因而需要“望今制奇,参古定法”。“通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也就是说,要在表达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去继承和创新。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也强调了文学发展中的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性,指出“若无新变,不能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