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遗传内表型,20世纪60-80年代发现精神分裂症是神经信息化学传递机制上的障碍,近几年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多源性病理学说已得到普遍接受,并且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内表型研究成为热点。即与其精神分裂症临床发病率相比高出10倍的参数或状性,均可视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内表型”。最初是20世纪70年代精神分裂症遗传研究中采用的术语,是指对精神分裂症家族研究中,生物测试或显微镜观察的阳性所见。发现这些参数或状性在精神分裂症家族成员中,与其精神分裂症临床发病率相比高出10倍的,均可视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内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