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用之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艺术理论。最早由先秦道家提出,《老子》的有关论述最具代表性。它对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有深刻的影响。道家认为“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物极必反,因而主张贵柔用弱,守静处虚。道家把这个思路运用于政治领域,提出了一套弱用之术。具体方略大体可归纳为四类:恃强治弱、以弱养强、守强以弱、无为而治。恃强治弱之术主要有3种:①知微治弱,即“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明察秋毫审视端倪,在对手尚属微弱、对抗初露苗头之际,将其根治。②愚民政治,即以各种手段使臣民无知无欲无为或欲为而不能。③予取之术,即“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以强化对手的方式使之走向衰弱。以弱养强的思路是以曲求全,以屈求伸,以退为进,主要方略是“不争”。如争众人之不争,以永保成果,避免祸患。又如曲线之争,即“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所谓“不争”实是为了“争”。以不争为手段,防止未盛先衰,避免欲速不达。不争之争绝非单纯消极避让,而是驾驭矛盾、利用矛盾,有所借助,使自己处于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