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秧歌是流传于河北张家口、宣化、万全、怀安、怀来、涿鹿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清代以至民国期间,人们都称它为秧歌腔或秧歌。1949年以后,始有榆林(张家口郊区村名)秧歌这一称谓。根据志书记载,康熙年间张家口、宣化一带就已盛行秧歌。《宣化县志·风俗志》说:每逢上元节“村庄城市多立竹木,设黄河九曲灯,男女中夜穿之,名为走百病。又随处唱戏,踩高跷,唱秧歌及节节高等,俱以为乐。”此志编纂于康熙五十年(1711),该书所载的秧歌活动,当系康熙年间或康熙之前的情况。乾隆七年(1742)编纂的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的《万全县志》以及光绪二年(1876)重修的《怀安县志》等,也都有“随处演戏,唱秧歌”之记载。可见榆林秧歌早在康熙年间就流行于张家口、宣化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