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说是古代印度数论派关于事物构成的学说。“德”有属性、特性的含义,三德”指构成事物的三种属性,即萨埵、达摩、罗阇。认为一切宇宙现象均可归结为三德的相互作用。萨埵代表喜、轻盈和光明,达摩代表闇、沉重和阻碍,罗阇代表忧、恃重和运动。当三德处于平衡状态时,原初物质(自性)不变,一旦三德失去平衡,自性便产生变异,从而演化出世界各种现象。由于早期经典对三德未作确切的阐述,后人解释各异。如摩陀婆认为喜是善德,忧是动德,愚是闇德。筏遮塞波底,弥室罗将喜德引申为廉直、柔软、正直、清洁、谦让、智慧、忍耐、怜悯等;将忧德引申为憎恶、危害、怨恨、非难、欺骗、束缚、杀戮等;将闇德引申为无智、暗愚、恐怖、悲惨、不忠实、怠惰等。当代学者对三德也有不同解释。如恰托巴底亚耶认为三德是相互依存的物质性实体或实在,在世界的构成中有时轻盈光明性质的物质萨埵居于支配地位。有时沉重、阻碍性质的物质达摩居于首位;有时运动着的物质罗阇居于支配地位。认为喜是原始物质中的智力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