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子昇(495年-547年),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中国南北朝北魏时期官员、文学家。温子昇出身寒门,受学于崔灵恩、刘兰,得常景称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东平王元匡召辞人以充御史,温子昇中选。元渊任东北道行台时,召温子昇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累迁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孝静帝武定五年(547年),因被疑参与元瑾等谋害高澄之案,遭拘捕,饿死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狱中。温子昇是北魏代表作家之一,与邢劭、魏收合称北朝“三才”。其作品流传到西域吐谷浑,可见当时极负盛誉。所作文章多是骈体的章表碑志,尤以《韩陵山寺碑》最为出名,庾信曾手抄此篇,认为北朝仅此“堪共语”。温子昇诗歌辞藻秀丽,风格清俊。如《捣衣诗》《春日临池诗》《敦煌乐》《凉州乐歌》等。温子昇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影响。《魏书》本传载温子昇集35卷,另撰《永安记》3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其集39卷,今并佚。明张溥辑有《温侍读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存诗11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27篇,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