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闸位于浙江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区范围内,作为一个古代系统水利工程,历史上包括长安新老两堰(坝)、澳闸(上中下三闸和两水澳)。现存有长安堰旧址(老坝)、上中下三闸遗址、闸河,另保留有清代的“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20世纪70年代的船闸管理用房等相关设施。长安闸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为江南大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枢纽。宋熙宁元年(1068),长安堰改建成长安三闸,形成复式船闸,此时的长安复式船闸还处于初创阶段。崇宁二年(1103)“易闸旁民田,以浚两澳”。绍兴八年(1138)完善了将累木易以石埭的两次较大工程。此后,船闸与拔船坝并存,大船或载货船经船闸出入,小船或空船则过坝上下塘河。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北上皆经此地,并留有题咏之作。绍熙二年(1191),张提举重修长安闸,并置闸兵20人管理。清中期后三闸废。清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载:“长安堰,在海宁州西北长安镇,宋时建。元至正七年(1347)复置新堰于旧堰之西,今名长安坝,旁有三闸。”明崇祯二年(1692年),撤坝官,拔船过坝开始由堰坝脚夫经营,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