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上。《说文》:“蝉,以旁鸣者。”蝉又名蜩,《诗·大雅·荡》:“如蜩如螗”,毛享传:“蜩,蝉也。”螗也是蝉的一种,别有寒蝉称蜺。蝉是季候的虫,《诗· 豳凤·七月》:“五月鸣蜩。”旧说,汉代侍中以蝉为冠饰,取其居高食露,精洁可贵之意。青铜器蝉纹,蝉体大多作垂叶形三角状,腹有节状条纹,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也有长形的蝉纹,有足,也以云雷纹作地纹。盛行于殷末周初,主要装饰在鼎、爵的流上,少数觚、个别盘上也饰有蝉纹。可能意味蝉纹和饮食及盥洗有一定联系,其取义大约是象征饮食清洁的意思。蝉又名复育,《论衡·无形篇》:“复育转而为蝉”。 蝉纹中有的无足,似蛹,可能就是复育,如此,蝉纹还有象征死而转生之意。许多研究人员都形成了自己的分类标准,刘敦愿先生在《中国古代艺术品所见昆虫崇拜——论商周时期蝉纹的含义》中将蝉纹分为繁体蝉纹和简体蝉纹两类,而容庚先生则在《商周彝器通考》中将蝉纹分为以下五类:“1.垂叶形中做蝉纹,四周填以雷纹;2.上有雷纹而两旁无之。以上两种皆附于饕餮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