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鳞鰧,脊索动物门-鱼纲-鲈形目-鰧科。俗名大头翁、铜锣锤、纹颈滕。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至日本南部以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少鳞鰧主要栖息于沙砾底部,栖息深度可达250 公尺。一般隐身于砂泥质底中,故而且很少被观察到;利用下颌附属瓣诱捕底栖生物。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巴里海峡到帝汶、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及新加勒多尼亚等。中国台湾分布于西南部、东北部及澎湖等海域。体延长;头粗大,前端平扁;背面与两侧被粗骨板。吻短;眼小,位于头背。口中大,几垂直;眶前骨前下方具1个突棘; 上下颌、锄骨与腭骨均具绒毛状齿;下颌具蠕虫状附属瓣隐于口内舌下方,并与下唇相连。前鳃盖下缘具4尖棘。后鼻孔具管状突起。鳃膜与峡部分离。体被小圆鳞,头、颈背与胸部裸露;侧线上侧位。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具IV-V弱棘;第二背鳍软条数12;臀鳍条数13;尾鳍截形。头与体背具褐色网状纹,腹部灰白色。第一背鳍具大形黑色斑,第二背鳍、胸鳍与尾鳍灰黄色;腹鳍与臀鳍白色。背鳍Ⅳ,13;臀鳍13;胸鳍16;腹鳍Ⅰ-5。侧线鳞约50。体长为体高3.8倍;为头长3.9倍。头长为吻长7.6倍;为眼径3.8倍。眶前骨的前缘有一个3尖形棘。下颌略突出于口前方。下颌内侧有一短膜。在上下颌边缘有小须状突起。前鳃盖骨向下方有3棘,鳃盖骨后缘皮膜呈小锯齿状。体前部侧线上方局部有鳞。体及背有浅褐色网状细纹,纹间为浅黄色。体侧下方为灰白色。第一背鳍黑色,第二背鳍、胸鳍、尾鳍为淡黄色。臀鳍和腹鳍白色。体长250mm。系海洋底层鱼类。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国外见于日本、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