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鹡鴒,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鹡鸰科。王祖祥:198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喉部在夏季时为黑色,冬季则呈白色;眉纹棕白色,至腰及尾上覆羽转为黄绿色;中央尾羽黑色,具黄绿色的狭缘,外侧3对尾羽除第二、三对的外翈大部为黑色外概为白色;下体黄色,后爪弯曲,显较后趾为长。 形态 (M. c. robusta,采自宁夏经源县) 雄鸟:眉纹和颧纹白色,眼先、耳羽灰黑色;上体除尾上覆羽沾绿的黄色外均为暗灰褐色;中央尾羽黑色,具黄绿色狭缘,外侧三对尾羽除第二、三对的外翈大部为黑褐色外,概为白色;覆羽和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外侧具宽阔的黄白色羽缘,次级飞羽基部亦具白斑,与前者并成一道翼斑;颏和喉部黑色,羽端稍白,下体其余部分黄色,两胁较淡,近白黄色。 雌鸟:似雄鸟,夏季眉纹、颧纹白色;颏和喉部白色,常杂以黑灰色,下体的黄色不如雄鸟鲜亮、呈黄白色,两胁近白色沾灰褐。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角色,爪褐色。 量衡度:(注:见图1)王祖祥:1985:生物学描述 生态 据赵正阶(1980)对灰鹡鸰的长期观察和记载,每年4月中旬和4月末迁到长白山时已成对,未见有成群到达的。一般活动在河流或离河流不远的各类生境中,如山区、河谷、池畔、岩石及林缘;有时亦出现在离河流不远的住宅和小的居民点附近。垂直分布范围较大,从海拔400米的山脚地带一直到2,300米左右的高山荒原均见有分布。但这种分布总是和水域相联系的,即沿着河谷分布。多成对活动,有时也与白鹡鸰混群。飞行时呈波浪式,两翅一展一收,并不断鸣叫,声似“jaja-jaja ……”。常停栖于水边、岩石、电线杆、屋顶,息止时尾不停地上下摆动。巢域选定以后,活动范围比较固定,此时雌雄亲鸟不仅常在一定的区域内活动,而且极为活跃,鸣叫也频繁,时常双双在巢区位置较高的屋顶和树上鸣叫追逐,并不时的飞向空中,彼此象撕打一样在空中上下翻滚飞舞,象是在交尾。 灰鹡鸰营巢于河流两岸的各式生境中。营巢位置多样,有的在河边土坑、水坝缝隙、石崖石阶、河岸倒木树洞,也有在房屋墙壁缝中营巢的。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筑巢材料通常就地取得,因此常因营巢环境不同而巢材有所变化,特别是内垫物。如在林内营巢者,内垫物多系各种树皮纤维和野兽毛;而在居民点及其附近营巢者,则多以人类废弃的麻、毡、家禽和家畜毛作内垫。巢外壁则多以枯草叶、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