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藩王造反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历史一路走到封建王朝的终结,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朝的崩塌,除了秦朝秦始皇没有分封藩王,秦二世一登基又将对自己有威胁的所有兄弟全部杀死之外,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藩王造反的情况,著名的有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三藩之乱…
不过,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事件虽然常有发生,但藩王造反成功的却没有几个,而在像汉、唐、元、明、清这样的大一统王朝造反更是几乎找死,成功的只有一次,那便是靖难之役,朱棣造反的那次,而且就算是唯一成功的朱棣能够造反成功,那也得感谢对方的猪队友。
西汉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叛乱声势浩大,但大将周亚夫率汉军仅用了三个月就将叛乱给平定了。最终,所有发动叛乱的藩王要么战败自杀,要么兵败被杀。
西晋晋惠帝时期爆发的八王之乱虽然不像七国之乱一般联合讨伐朝廷中央,而是以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为主的八王,先后起兵反叛,相互杀伐,前后共历时十六年,而为首的八位藩王除东海王司马越外都在叛乱中被杀。这一期间,全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战争的动荡之中。可以说,八王之乱中,没有一个藩王达成了自己的野心,即便短暂成功的赵王司马伦废惠帝后自立为帝,过了几个月的皇帝瘾,也很快因其低下的品德而再度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而被拉下皇位并且毒杀。至于那位能活过八王之乱的东海王司马越也在八王之乱平叛后被晋怀帝下诏讨伐,最终忧惧而死。
清朝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声势浩大,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大地,最终势力最大的平西王吴三桂以风卷残云之势拿下长江以南大片地区却不敢继续渡江北上,最终叛乱的过程中直接病死;三藩之乱开始时,平南王尚可喜本人并不想反清,但他儿子尚之信想反,于是尚之信直接将父亲尚可喜囚禁,直至尚可喜被尚之信气死,而尚之信反叛后不久自己又后悔了,于是很快又和靖南王耿精忠向清朝投降了,最终在吴山桂势力被清除之后被自己的下属告发谋反,然后被赐死;至于结局最惨的当属靖南王耿精忠,刚开始看到吴山桂谋反的时候,也是积极响应,但很快就感觉到自己势单力孤,无奈只能投降,投降之后反心不改,最终被康熙凌迟处死,所幸家人大多没有被牵连。
从以上几个藩王造反的例证中可以看出,在大一统王朝造反的藩王,几乎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的,就算运气好一点没在反叛过程中身亡,还被赦免,过不了几年依旧会被帝王清算。所以说,藩王在大一统王朝造反,成功率真的很低。至于朱棣造反为什么能成功,那真的得感谢对方的那群猪队友和自己的好运气。
首先,朱棣最大的运气就是在造反之前他的大哥朱标先朱元璋一步死去,这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朱元璋为了巩固皇太孙朱允炆的地位,一连诛杀了一系列的开国功臣,其中就包括名将蓝玉。可以说,朱标的去世极大地减轻了朱棣造反的合法性负担,而朱元璋诛杀蓝玉又为朱棣造反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其次,朱棣碰到的是朱允炆这种愣头青。削藩是明朝的大势,不仅朱允炆要削藩,就连因为反对削藩而造反的朱棣在造反成功后也要削藩,但朱允炆太过急于求成,而且手段过于粗暴,导致大量藩王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结局都不太好,以致于藩王与朝廷决裂。在得知朱棣造反之后,一连害死五个叔叔的朱允炆此时又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亲情”,还给讨伐朱棣的将领下令“勿使朕背杀叔之名”,最终导致所有将领在战场上束手束脚,不敢攻击朱棣,最后反被朱棣利用亲自带兵反杀。
第三,朱允炆不会用人。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先是启用老将耿炳文,但在看到耿炳文几次吃亏后立刻将其撤下,却换上了更加无能的纨绔子弟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后来,李景隆表现更差,但这时朱允炆却继续让他带军平叛,最后在朱棣绕道打到南京时,李景隆甚至在没得到皇帝朱允炆的允许下主动开门投降。
第四,朱棣有个强大的智囊姚广孝。姚广孝除了没有诸葛亮的忠心,其他方面几乎都达到了诸葛亮级别。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在朱棣自己都没有造反之心的时候,姚广孝就积极撺掇朱棣造反。可以说,朱棣的造反之心几乎都是被姚广孝给培养出来的。在朱棣造反的过程中,姚广孝更是把控时局,积极为朱棣建言献策,最后对朱棣“直取京师”的建议更是让朱棣一举拿下京师南京,直接宣告靖难成功。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人不止朱棣一个,但朱棣却是唯一一个在大一统王朝中造反成功的。在非统一王朝中,造反成功的藩王虽然不多,但也还是有的,诸如后唐时期的潞王李从珂,因被闵帝李从厚猜忌,终日惶惶不安,举兵反叛,成功后登基称帝,是为后唐末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