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主义心理学

星级:
朴素主义心理学是源于东西方价值观的见地,在早期西方心理学的基础上,融合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后现代心理学理论。从儒释道哲学的思想中提取现代心理学的认知维度,子夫先生,原名林仕锟,临床医学出身,从科学价值观中认知到传统文化的背后意义...

 关于“朴素”,人们可能想到工人、农民、寺庙里的僧侣,风尘仆仆,简单,无修饰。而子夫先生说朴素者也可以很华丽,只要心是朴素的。得道的高僧们会披金丝装饰的袈裟,供养他们的也是鎏金的庙宇,甚至弟子们会为圆寂的高僧铸金身,但仍不妨碍他们心无挂碍。


      那么,“朴素”是什么?子夫先生说,是道家的“无为”,佛家的“空性”。


       “朴素”一词出自《庄子·天道》:“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道家的无为是一种能动能静,随“意”而变的状态,静时心如止水,动而身若脱兔。不去为了维持某一种形象而一直装腔作势、刻意勉强自己,是为“无为”。这里所说的“朴素”,就是这种无为的境界,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真性情,是一种因着率真而生的美!是为最美!人们常说“返璞归真”,要回归到的就是这种随心而动、顺势而为的真性情。


       例如,早上公车上一名男子的身份证滑落地板,周围陌生的乘客立马提醒他,“身份证掉了”,他连忙捡起致谢,“掉了就麻烦了”。这就体现出人本性中那种最“朴素”的善良,不假思索的真性情。其实,每个人本就有这种质朴的善心,是为“真”,是为“朴素”。


       “朴素”也是佛家所说的“空”。往往人们对这种空有种误解(可能缘于影视剧里的渲染),以为这种空是一种看破红尘后的悲凉,万念俱灰后的空寂,四面楚歌后的孤独。其实不然,这种空不是忧郁症患者眼中的灰暗世界。佛家云,“色即是空”,悟到空性的高僧们眼中依然能看到世间各色人、各色物的生动与多彩,肉体依然需要人和物的供养,只是这些各色人和物的品性在他们心中没有分别,没有评判,不留痕迹,是为“色即是空”。


       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佛家戒律中不允许杀生,不食荤腥。可是,我国藏区的有些佛教寺庙中却以肉食为主,原因是高原地区寒冷五谷及蔬菜瓜果等素食不能常年生长而供应不足,而牦牛肉等荤食却唾手可得又可以御寒。相传民国年间,虚云法师带弟子云游至此,弟子们见端上桌的饭菜只有大块的牦牛肉皆愤愤不平,只有虚云法师安之若素,照吃不误。是呀,食为果腹,色即是空,只要不起心动念,吃肉又何妨!

       

       又比如子夫先生说寺院的法师们都需要供养,你给一元不嫌少,万元不嫌多,不会因此心生嫌弃、献媚或有不配得感。需要却不贪恋,多少都无分别,这就是一种空的境界。没有执着心、分别心,心中万物无品性,皆是空性,这种具有空性的心,也即为朴素的心。有了这种朴素的心,人们就可以拥有财富,但不贪婪和占有;吃穿用度可以丰盛华丽而不奢求。他们自感配得外在的丰盛,但又不执着于丰盛,不会因此产生优越心、占有欲、满足或不满足感,因而仍是朴素的。


      子夫先生说,“朴素”也是一种“放下”。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累生累世的业和前世今生的债,以及一个家族给你带来的命运,很多人都是负重前行,在痛苦中挣扎,却不知原委。而那些有幸回过头来看见原因的人,也不见得能放下这些伤害。其中有些人还会因此心生怨恨,恨自己的家人,怨自己的家族,反而使痛苦更深。先生说,如果能放下伤害,放下痛苦,让心不再有伤痕,回归自在简单的心,即为朴素。

       先生还说,“朴素”是一种“随缘”。你生生世世的业报决定了你进入哪个家族,而这个家族的福报注定了你今生的命运,而决定你最终能得到多少的财富、朋友、拥有怎样的地位的,还有你此生能修得的德报,这也是你此生唯一能主动做的事。你的业报有多深,福报有多少,能修得的德报有多厚,都是因缘和合,不可强求。看透一切所在皆由因缘起,一切所得皆有因缘定,让心更随。而要想得到更多,就要去修心、修德,德有多厚,报就有多少;德不配位,得到了也会失去。所以,静心,修心,让心更随缘,即为朴素。带着一颗朴素的心去体验人生中的各种机缘,人生必将更轻松、更愉悦!


       朴素也是儒家思想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修己身的目的,曾子常“一日三省吾身”,来让自己保持一颗至纯至善之心。而在西方,朴素亦或可形象化为对上帝耶和华、基督耶稣、真主阿拉等的虔信和敬奉,以让自己拥有一颗与这些真神一样公正、博爱的心。朴素还是瑜伽八支里的“三摩地”,印度教里的“梵”…。

     总之,大道至简,万法归一,关于朴素,世界各地只是名称不同,而“朴素”也只是一种名称。

       而朴素主义心理学就是把古老东方的智慧运用于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用种种为中国人所熟知和易于接受的民俗仪式作为修行方法,让人们看见自己那颗最简单纯粹、朴素的心,从而达到疗愈,进而正悟人生的目的。比如,将行茶与品茶仪式用于静心和疗愈的茶道心理学;通过对花的鉴赏,让女人们体悟身体和心灵如花般含苞和绽放、温婉柔美与热情奔放并存的圆满,进而疗愈身心的花道心灵美学;还有打坐冥想、书法、抄经、画扇面等,这些人们所熟知的方式都可以达到静心的目的。


        林仕锟(子夫先生)和黄秋扬夫妇十八年来休戚与共、伉俪情深,共同将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大树深植于中国的沃土中,使朴素主义心理学的思想破土萌芽。也许未来的路还很长,就如先生所规划的三百年,但是,在这个末法时代,只要她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帮助到一些有缘人看见法,找到本真朴素的心,就是有价值的;虽然知晓她的人还不多,但只要我们都拥有一颗通透朴素的心,去结缘同频的人,她声名远播是迟早的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