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总结的战斗机进行空战四大基本要素是速度、高度、机动性和火力,其中速度被排在首位。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战后第一、二代战斗机的研制与发展,但是在越南战争后,人们发现战斗机的速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大部分空战都是在亚音速下进行的,而以高速度为指标设计的战斗机难以兼顾在亚、跨音速区域的机动性能;同时飞行高度对于战斗机来说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战斗机常常用来掩护攻击机作战或为大型飞机护航,飞行高度不能太高,因此对战斗机的亚、跨音速区域的机动性要求便上升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认识成为了越战后新型战斗机研制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具有高推重比、翼身融合和通过边条翼产生非线性涡升力的第三代战斗机(西方标准):F-15、F-16、米格-29、苏-27、幻影-2000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