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分临界浓度(plant nutrient critical concentration),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学-[矿质元素吸收与利用]-植物养分吸收-植物养分临界浓度,当植物养分流入和流出的速率相当时,即净吸收为零时的介质离子浓度。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包括流入和流出两个互相竞争的过程。在1900年,科学家发现外界养分需要借助载体才能进入植物细胞内。1952年,美国学者E.爱泼斯坦和其同事发现离子吸收与外界离子浓度有很大的联系。在大麦根系吸收K+的研究中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根对K+的吸收速率随外部介质中K+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到一定浓度后吸收速率达一稳定水平。这种吸收曲线与酶促反应的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非常相似,符合米氏方程,于是提出载体的酶动力学理论。1974年,美国普度大学的N.克拉森和S.A.巴伯修改了米氏方程使其更加适应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研究表明,养分的临界浓度等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植物不同种类、苗龄和养分供应状态等。临界浓度等动力学参数除能够阐述根系对养分吸收的特性以及吸收效率以外,还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