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后装放射治疗(after-loading intracavitary radiotherapy),医学-现代医学-临床医学领域-肿瘤-肿瘤的治疗-放射治疗,利用人体的自身腔体和管道,先将不带放射源的施源器放置于靠近肿瘤的人体管腔内,然后再遥控放射源送入施源器治疗肿瘤的近距离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治疗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气管癌、支气管癌、直肠癌等。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最早由R.瓦尔斯坦(Rune Walstam)和U.K.亨施克(Ulrich K.Henschke)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最早使用的放射源是中低剂量率的铯-137或镭-226,60年代中叶,高剂量率的钴-60放射源也应用于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应用高剂量率后装放射治疗可以分次照射,每次仅需数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放射暴露。80年代以后,由于有更高的剂量活性,更容易小型化,铱-192放射源成了腔内后装放射治疗的主流放射源。除了永久性粒子植入治疗,近距离治疗主要应用的都是腔内后装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