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传播模型(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model),文学-传播学-人际传播-〔基本理论〕,将人际传播视为包含受者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的传播模型。与直线式、单向性的线性传播模型不同,互动式传播模型强调意义通过发生在传播参与者之间的反馈与互动得以传递,是一类考察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甚至是传受双方通过艺术形式(如文字、绘画、音乐等)产生互动的一种动态的、双向的信息交流模型。较具代表性的互动式传播模型是C.奥斯古德(Charles Osgood)和W.施拉姆(Wilbur Schramm)于1954年提出的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传播模型。互动式传播模型的特点包括:①双向性。模型中的传播过程包括传者发送讯息、受者接收讯息、受者发出反馈、传者获得反馈并做出调整四个部分,存在双向交流活动。②动态性。模型将传播过程视为与环境紧密互动的一种动态过程,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内部发生的活动,还受到参与者的主观意愿及传播发生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过程。最初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的形式是单向的、线性的,如早期的报纸、广播,都缺乏受众反馈的渠道。